Web2 VS Web3 AI项目:都是为了钱,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原创|(@OdailyChina)
作者|Wenser(@wenser 2010 )
在经历了此前的 AI Agent 概念币炒作热潮之后,Web3 AI 项目正处于难得的冷静期。有鉴于此,我带着对 Web2 AI 项目的好奇,到杭州参加了两场 AI 相关的活动,一个是参与者身份各异、方向令人眼花缭乱的 AI Hackathon;一个是将 AI 作为赚钱利器的线下社群活动。在这里,我好像发现了一些 Web2 AI 项目与 Web3 AI 项目大不相同之处,所以有了这篇感悟。以下内容仅为个人主观思考与观点,不代表官方意见,作为 AI 时代大潮的一个小切口侧写,供读者参考。(也欢迎各“埋头做事”AI 项目来建联,给个机会见证 build。)
Web2 AI VS Web3 AI 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在做产品,一个是在做资产
在笔者看来,Web2 AI 项目与 Web3 AI 项目的差异点不在少数,但最为主要的差异当属沉淀结果——前者主要以产品说话,无论是大模型、AI 应用亦或者 AI 解决方案;后者则以 AI 为包装,其本质在于创建概念资产,以代币市场表现论英雄。这也是此前 GOAT、AI16Z、ACT、swarms 等 AI Agent 概念代币因 AI Agent 概念大受追捧之后又因市场注意力焦点转移而逐渐落寞的原因所在。以下为个人视角下 Web2&Web3 AI 项目差异点分析——
开发者群体:全民皆 Dev VS 技术类 Dev
这一点是我参与了 2 次 Web2 AI 线下活动后最大的感受:Web2 AI 活动的人群覆盖往往更广,下到八九岁的小孩,上到大几十岁的老爷爷,对 Web2 AI 都抱有极高的热情;而 Web3 AI 项目往往局限于技术类 Dev 这一群体当中,其他人更多是以参与代币交易、项目投资等路径加入其中,诸多 AI Agent 项目虽然也主打“人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 AI Agent”概念,但实际参与者寥寥,且不涉及较多的开发工作。
究其原因,Web3 的进入门槛以及较窄的使用场景就让一大批人望而却步;Web2 AI 项目则离互联网更近一点,所以开发者更多、更广、更全面,尤其是在 Cursor、Windsurf 等 AI 编程类应用出现之后,堪称“全民皆 Dev”。
项目起点:从需求出发 VS 从市场出发
至于项目起点,Web2 AI 项目往往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以此创建产品,换取利润;而 Web3 AI 项目往往从市场出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叙事、需要什么样的概念、需要什么样的资产,那么 Web3 AI 项目就聚焦于这些方面,并且谋求融资。由于以上原因,通常而言,Web2 AI 项目更多聚焦于应用层;而 Web3 AI 项目则更加偏向采用“算力、算法、数据”三分法进行项目筹备,如此前较为热门的 Myshell,以及近期获得高度关注的 Nillion、SaharaAI 等项目。
相比较而言,目前 Web3 AI 主流项目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如何创建一个代币”、“如何将一个 AI 概念代币卖给市场,换取流动性”。
项目运营:产品驱动 VS 注意力驱动
在项目运营方面,Web2 AI 项目通常采取产品驱动路线,通过产品演示、产品功能说明、产品适用场景等进行增长、运营;而 Web3 AI 项目则往往采取注意力驱动路线,一切都以争夺市场注意力资源为优先事项,因为在 Web3 领域,注意力焦点往往代表着流动性,注意力堪称定价最贵的资产载体。所以之前 a16z 创始人投资 Truth Of Terminal 开发者、ai16z 创始人 Shaw 暴论频出、swarms 开发者被扒出抄袭代码等事件不仅并未对 AI 项目本身产生太大影响,反而为项目及对应代币的发展提供了助推作用。
在 Web3 AI 领域,“好产品自带流量、自然会说话”是很难成立的,这里信奉的是“谁声音大谁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单纯好的产品并不能让项目以及对应代币有好的结局,毕竟,现实是,多数 Web3 AI 项目仅仅是 Meme 币,毫无技术应用可言。
所谓的去中心化算力资源、去中心化数据资产,只不过是项目方和散户投资者的一厢情愿。
退出机制:商业模式盈利 VS 代币流动性
而在退出机制方面,堪称最为鲜明、最为简单粗暴的对比项。
Web2 AI 项目的退出机制往往有赖于商业模式盈利,无论是将 AI 作为自动化工具,亦或者打造一个 AI 应用、AI 产品或者 AI 大模型等等,其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使用,进而借助订阅费用、会员机制、解决方案、产品买断、广告售卖等形式实现盈利,建立一个利润稳定的商业模式;而多数 Web3 AI 项目的退出机制别无他法,只有代币流动性一条路径,毕竟,这些 Web3 AI 项目的真实用户屈指可数,就如同以太坊生态的部分 L2 网络一样,如同鬼城。
这种截然不同的退出机制也决定了,前者更聚焦于产品;后者则更注重代币资产。
让 AI 管理 AI,AI 服务于赚钱
小结:当 AI 已成往事,Web3 AI 项目只能等待 Web2 AI 技术溢出
身处 2025 年 4 月初,在经历了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 2 波 AI 项目炒作热潮之后,Web3 AI 项目短暂地进入了“建设期”——没办法,当市场注意力与流动性同步紧缩之时,当名人、总统成为加密货币的收割镰刀之际,Web3 AI 项目也走过了算力、存储、数据、AI Agent、框架等不同的炒作热点,成为了现阶段的“随风往事”。
之后的日子里,Web3 AI 项目能否重整旗鼓,再度夺得更多的市场注意力资源,或许只能等待 Web2 AI 巨头以及初创企业、创新企业的技术溢出。否则,Web3 AI 项目仍然只是一个用 AI 概念包装起来的“概念代币盘”,认清现实就好。
图片来源:
良仓十周年,AI Hackathon 大赛现在进行时
决定业务天花板的,不是 AI 有多强,而是你与 Al 有多亲密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加密市场板块全线下挫,BTC 跌破84000美元,仅 RWA 板块相对坚挺
深潮 TechFlow 消息,4 月 3 日,根据 SoSoValue 数据,受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关税、设 10%“最低基准关税”等因素影响,加密市场板块全线下挫,24小时普遍跌幅约达 2% 至 6%
-
Web3 的超级连接器?FO-X 致力用 meme 撬动 10 亿消费者
作者:momo,ChainCatcher在经历多轮热潮后,meme是最大的流量担当,也非常容易破圈。一些聪明的项目方已经开始拥抱meme ,并计划让meme发挥实用性。 Web3生态系统FO-X 就
-
孙哥与 FDT 纠纷背后:援助 4.56 亿美元填 TUSD 的坑, 资金却被挪用疑云重重?
市场对稳定币的信任也因此受到了考验。撰文:深潮 TechFlow加密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纠纷,而关键人物的纠纷则可以直接影响资产价格。2025年4月2日晚,孙宇晨(Justin Sun)发布X帖子,称Fi
-
说好下次不亏,却还是输了:市场是怎么让我们重蹈覆撤的?
随着时间推移,你或许会学会减少损失,但你仍然会输。作者:hitesh.eth编译:深潮TechFlow当我在2017年初真正理解比特币的潜力时,那种感觉就像在数字时代发现了火。这不仅仅是另一种资产——
-
对话 Sign 联创 Xin Yan:SIGN 不想成为下一个VC币
嘉宾:Xin Yan,Sign 联合创始人、CEO 采访:念青, ChainCatcher4月1日愚人节当天,Sign和社区开了一个“Sign TGE info link”的玩笑。但这也不完全是玩笑,
-
告别「躺赚」,稳定币巨头探索国债之外的盈利模式
市场竞争白热化,传统金融入场,收益型稳定币崛起;Tether、Circle 探索“Plan B”,Coinbase 力推“链上利息”改革。各位读者,大家好!这是第三期 Stable Weekly,本期
-
前币安期货团队推出 StandX ,致力首创“Trade Earn”模式革新 Preps DEX
2025年4月7日,由币安期货创始团队成员创立的StandX(standx.com)正式推出首款产品DUSD。 DUSD 是StandX 的首个产品 —— 一种具备收益属性的稳定币(yield-bea
-
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10% 基准 60 国/地区“重锤”,贝森特急阻报复战
贝森特敦促各国勿采取报复行动,华尔街震惊,现货黄金突破3150再刷新高。作者:肖燕燕北京时间周四凌晨4点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演讲。他表示,他将对所有对美出口商征收最低10%的关税,并对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