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Sign 联创 Xin Yan:SIGN 不想成为下一个VC币
嘉宾:Xin Yan,Sign 联合创始人、CEO
采访:念青, ChainCatcher
4月1日愚人节当天,Sign和社区开了一个“Sign TGE info link”的玩笑。但这也不完全是玩笑,因为“大来”是真的,Sign 的代币 SIGN 即将上线。
Sign 联创 Xin Yan 随后发文表示,对于 Sign来说,TGE 只是一个开始,社区不需要过度炒作 TGE,接下来的重头戏是Sign App的上线,这将成为用户通过贡献获取奖励的主要门户。
去年,链上协议签署平台 EthSign 将品牌全面升级为 Sign,重新梳理产品逻辑,将EthSign、TokenTable、SignPass等产品统一在 Sign 协议中。与此同时,Sign开始建设自己的社区 “Orange Dynasty”(橙色王朝),鼓励人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建设 Sign社区。Xin Yan 也在社交平台上变得更为活跃,似乎在社区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Chief reply guy @Sign。
显然,SIGN 不想成为下一个 VC 币。
三年前,EthSign 因为众多知名 VC 参与投资崭露头角,并成为红杉的所有三个部门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共同参与同一轮融资的项目。但VC版本的故事正在逐渐失效,一场由加密社区内部推动的“文艺复兴”正在兴起。
2023年的某个瞬间,Xin Yan 突然意识到,VC币其实缺乏真正的社区。Xin Yan 在最近 ChainCatcher 的采访中提及,要想建立自己的根基,必须摆脱从别人身上借力的路径依赖。基于这种想法,团队决定把 EthSign 的“Eth”拿掉,开始做自己。Sign 的产品也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了更大的想象力——为更多国家提供验证服务,致力于成为超主权国家的基础设施。
同时,为了建设一个长期主义的社区,Sign计划通过一套更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让用户不断为网络做贡献并获取激励。TGE 将在Sign App 上线之前完成,SIGN 代币的40% 将分配给 TGE前的贡献者,包括团队、社区和投资人,剩余 60% 中的一半(即总供应量的30%)将持续为 Sign App 提供挖矿激励。而目前作为激励社区发放的 Sign SBT以及 NFT系列将在 Sign App 中继续存在,并与未来的贡献奖励收益挂钩。
Sign App 究竟要做什么?未来的规划如何?普通用户如何参与 Sign 社区建设?以下为对话全文:
Sign App:超主权国家的基础设施
ChainCatcher:Sign 现在已经推出了几个产品,核心的三个产品是链上合约 Sign protocol、链上身份认证和签证系统 SignPass 和 Token 资金流管理工具 TokenTable,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这几个产品的发展现状和今年的发展计划分别是什么。
Xin Yan:过去四年,Sign 的产品线其实主要就分为两条:一是 TokenTable,目标是成为币圈的券商,专注于代币分发管理;二是 Sign 相关业务,聚焦链上合约签署和身份验证,致力于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可验证。
首先是 TokenTable。TokenTable 专注于代币的分发、解锁和空投管理,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从项目方到投资人及用户的分发流程,此外,基于 unlocking 的智能合约,我们还有 OTC 交易服务。TokenTable 的模式基本被验证成功,今年会继续平稳发展。最近我们服务了两个大客户,一个是 Kaito ,这也是我们首创的基于X平台做空投的案例,一个是AI Agent Launchpad平台Virtuals,这两个项目上的其他项目也会用TokenTable。此外,TokenTable还会给一些国家做空投,即 UBI相关的通过代币分发实现低保发放。
接下来是 Sign 相关的业务。Sign 从最早的 EthSign 开始做链上签署和验证协议。让任何信息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被验证,这是我们最在意的一个特性。因为现实世界中的数字信息像ID、毕业证书、纳税证明等验证起来是很难的,也容易被伪造。但我们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让验证像区块链交易一样,在数据上被证明。基于此,我们推出了Sign Protocol ,围绕Protocol我们有多个应用,例如 EthSign和SignPass,允许主权国家的ID在区块链上发行和验证,去年我们已与塞拉利昂和阿联酋两个主权国家合作。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 Sign ,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计划推出一整套区块链公共服务解决方案,来和政府合作。具体通过Raas(Rollup-as-a-Service)为政府开发一条主权区块链,解决 Gas 费问题,让普通用户更易使用,然后Sign协议会在这条链上运行,提供KYC身份验证以及稳定币支付等服务。目前,我们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亚洲的泰国及周边国家、中东的阿联酋以及美洲的巴巴多斯等国家。今年我们计划通过这种方式覆盖20个国家。
另外,在用户端,我们正在开发一款类似 Worldcoin的超级应用 Sign App。这个应用也很像支付宝,既可以验证身份,也可以做区块链交易,并且有社交属性。我们会把目前所有的产品装在Sign App 里,App就成了信息和各种服务的分发渠道。接下来,推动 App 的用户下载会成为我们工作最重要的指标。
ChainCatcher:APP的开发进度如何,预计什么时候上线?
Xin Yan:计划在五月中旬。我们会先TGE,奖励一下过去四年一直帮助我们的社区,TGE之后再上线 Sign App,拿出30% 的代币份额来做 Sign App 的 Mining(挖矿),让用户通过在App上做贡献来挖SIGN 代币,这是驱动Sign App 的一个关键点。
ChainCatcher:刚才提到今年Sign计划在20个国家推广Raas系统,但其实包括SignPass在内的 toG 业务总是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这个过程中比较难的环节是哪个?
Xin Yan:过去一年,我们与政府花了很多时间沟通,逐步达成了一些阶段性的共识后,落地难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我认为最难的环节在于找到合适的切入时机,以及明确 SignPass 对政府的实际意义。
今年之所以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特朗普发了TRUMP 代币,大部分国家对Crypto的态度都是看美国的风向,而美国明显更加开放,因此这些国家就不会有太多合规的顾虑。其次,今年的市场相对平稳,既不过分上涨也不大幅下跌,外部的人会觉得要靠谱一些。
最关键的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深入了解政府的需求,明确他们为什么要用区块链,而不是传统的 Web2 系统。Web2 这套对小国家来说成本非常高且受制于人。一个小国家如果使用电子支付系统,比如 VISA 或 MasterCard,每次交易可能要支付 2% 的手续费。这意味着国民经济流通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美国公司,国家的资金留存非常有限,甚至可能被反向控制。所以,像萨尔瓦多这样的国家已经开始支持比特币,他们希望摆脱这种高成本的传统系统。
政府既要政绩和也要赚钱,Sign提供的这套系统其实刚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和我们合作,他们可以推出创新项目,吸引新人参与并进行 PR,创造经济收益;同时,这些新系统如果能真正发挥作用,也能为政府带来政绩。
ChainCatcher:Sign的产品似乎一直在关注超主权世界/数字时代里的人如何生存。你个人或者说整个团队的产品哲学是怎样的?
Xin Yan:这是一个很本质的问题。作为一个创始人,我需要思考,我们融了那么多钱,到底要做什么?我们相信什么?对于加密行业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单纯做一条又快又便宜的公链吗?可能已经过时了。
我们会把区块链当作分配最优质服务和资产的平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资源是分配不平衡的。比如,美国、新加坡等地的人可以有美元帐户,但非洲、越南、土耳其等地的人是无法通过美元帐户来触达优质资产的,包括好的公共服务也是分配不均衡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把区块链视为一个新的标准。
新的标准就像Sign为阿联酋提供的ID系统,当一个人来阿联酋申请居住证,那么这张居住证同时也会成为他的KYC过的稳定币账户,就免去了只能等申请完居住证再申请银行账户的繁琐流程。这意味着,未来人们可能不再需要传统银行开户,一个经过政府验证的账户就足够了。
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更新、更大的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会向这个标准靠拢。Worldcoin在做世界最大的链上ID系统,而币安也针对2亿多的KYC过的客户推出了 BABT(Binance Account Bound Token),这些 ID 都在 EVM 上。如果更多公司和政府的 ID 上链,EVM 就能成为不同国家身份验证的最大公约数。基于这个标准,跨国身份和信用验证会变得更简单。
在这个超主权世界中,不仅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数字货币可以超主权运行,服务也可以超主权提供。比如,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家公司面向全球提供超主权的养老金或保险服务。相比一些小国家的政府,这些公司的信用可能更可靠。一旦人们手中持有超主权的 USDT 或其他资产,这种服务的可行性会大大提升。
我们在做的,就是为这个超主权世界建设基础设施。
ChainCatcher:最近Sign与 AGI House 策划了“历史首次人类与AI在Sign上签署永恒契约”。目前Sign对AI 的态度是怎样的?之后会是否考虑与AI 结合或者合作?
Xin Yan:AI 已经火了两年多,我们一直在思考 AI 与Crypto的价值。其实从本质上讲,Crypto就是为AI 建的,因为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是数字系统,天然适合 AI,而非人类。人类不擅长记忆复杂的 20多个字的地址或16进制字符串。传统的体系,如银行账户,都是以人为核心设计的,但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更像是为 AI 量身打造的工具。
智能合约可以成为 AI 和人类、AI 和 AI 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因此,我们正在努力将 Sign 的所有智能合约变成 AI 可直接使用的工具,比如,我们的文档会尽量写得让AI更好读,接口设计也让 AI 能更方便地调用。目前,AI 已经可以通过 Sign 的智能合约进行Sign、发行代币、分发空投等操作,比如我们和Virtuals的合作。
ChainCatcher:美国对加密监管的完善使得 RWA 的规模越来越大,Sign具体如何为 RWA协议服务?
Xin Yan:RWA 的核心是将现实世界的资产证券化后放到超主权平台上,让全球用户可以自由买卖。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向链上用户证明链下的资产所有权,其实我们的产品尤其是EthSign在RWA的应用场景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已经服务了两个典型的大客户:Plume和 XDAO。
首先是 Plume,专注于将现实世界的资产证券化并包装成代币在链上发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用户购买资产前,还是资产发行方发布资产时,都需要签署协议,这些协议都通过 EthSign完成。EthSign 提供了一个平台,确保链上链下的所有权归属一致,并证明链下资产的法律地位得到承认。
第二个客户是XDAO,支持用户注册 DAO 公司。在注册过程中,涉及的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等文件都使用 EthSign 进行签署,确保法律文件的链上可验证性。这种服务在国际化的 DAO 场景中应用非常广泛。
ChainCatcher:Sign 做了很多产品,包括ToB、ToC、ToG的业务都有,团队的建设和精力分配大概是怎么样的?
Xin Yan:目前我们团队只有 23 人,我一直希望将人数控制在 20 人左右,但稍微超了一点。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把一两个产品做好,而不是分散精力去做太多事情。只要核心产品开发完善,无论是服务 AI、ToB、ToC 还是 ToG,客户都可以直接使用,我们不需要额外做太多定制化工作。
在工作方法上,我们更注重效率,而不是逼迫团队做更多事。关键在于把产品文档和接口写好,同时服务好大客户,打造出色的使用案例和案例研究。这样新客户通过文档就能直接上手使用我们的产品,减少团队在沟通上的时间成本。
精力分配方面,23 人中大约有 4 人负责 TokenTable 的开发和运营,包括 OTC 和空投相关业务。其余大部分成员都专注于 Sign 相关产品,目前主要的开发精力都集中在 Sign App 上。
如何打造一个长期主义的社区?
ChainCatcher:做“橙色王朝”社区的决定是怎么来的?
Xin Yan:其实刚才我们聊的话题就有点偏VC叙事。过去,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试图说服 VC 和严肃媒体,证明我们的产品价值。这种方式本质上是讨好关键人,希望通过 VC 的背书吸引散户和社区关注,很多项目都在花钱这么做。毕竟前两年只要拿到顶级 VC 的投资,就能迅速获得巨量社区关注。
但是在2023年的某一个刹那,我突然意识到,VC币其实没什么社区。VC叙事正逐渐失效,依赖 VC 背书的项目已经很难真正建立自己的根基。相反,社区成熟之后,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作为一个创始人,必须摆脱从别人身上借力的路径依赖,摆脱“蹭大佬”的思维。真正的出路应该是做自己的社区,打造自己的品牌。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把EthSign 的“Eth”拿掉了,决定就做自己。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做社区和梳理自己的文化。我们意识到,社区的吸引力不完全依赖产品本身,而是需要让人觉得“好玩”、有归属感。就像 SpaceX 虽然是 ToB 和 ToG 业务,但它的愿景和使命吸引了大量不直接使用其产品的人的关注。
去年开始,我们也做了很多品牌简化的工作,视觉上我们选择了“橙色”作为核心元素,橙色既醒目又具有包容性,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头像背景换成橙色,并且不需要换掉pfp就可以融入社区,“橙色眼镜”的元素也是基于这个理念,你可以很容易把自己pfp和社区身份结合,完全不用改变自己。
ChainCatcher:感觉越来越多的项目都更重视社区的建设了。
Xin Yan:这其实不算一种新趋势,更像是“加密货币文艺复兴”。
从 2017 年开始,币圈在很大程度上被 VC 劫持,变成了一个 VC 驱动的行业。项目方急于向 VC 展示创始人的背景履历、大机构背书。但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社区,只要你有一个活跃的社区,并且社区内有一个流通的代币,这个代币就能在社区中找到各种应用场景。
比如 ETH,以太坊社区有 50 万用户运行客户端,共同维护了一条链。包括 Etherscan 在内的许多工具和生态项目,都是社区自发开发的,而不是以太坊基金会直接推动的。只要有社区和代币,社区就会为代币创造各种应用场景。当然,如果ETH当初能更好地处理治理功能,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此外,项目并不单纯依赖产品的技术能力或实用性来支撑代币价值,毕竟没有哪一个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代币是纯粹靠实用性支撑起来的。
ChainCatcher:Sign明确告诉社区,Sign没有farm,但是仍有一些激励方式来团结社区,比如SBT,可以系统介绍一下吗?
Xin Yan:做一个社区就像设计一个游戏,你需要一套成就系统或勋章系统,让成员有参与感。Sign 的SBT类似类似于《魔兽世界》中的公会的职业设定,代表了社区中不同的角色。
目前,Sign 社区的 SBT 分为几种角色,每种角色对应不同的贡献类型:
Series Builder:这是“建造者公会”,适合那些为社区开发工具或产品的成员。例如,我们有个成员开发了一个网页工具,让大家可以在头像上添加 Sign 的橙色眼镜。也有一些社区成员会制作其他有趣的网页和游戏。
Support Warrior:这是“支持者公会”,鼓励社区成员之间互动。我们希望社区不只是团队与成员的单向沟通,而是成员之间也能互相交流、点赞、转发和评论,形成真正的社区网络。Support Warrior 角色就是为那些积极参与互动、回复和支持他人内容的成员设计的。
Content Creator:这是“内容创作者”角色,授予那些为社区创作内容的成员,例如撰写文章、制作视频等。
Orange in the Veins:指的是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且通过推广和邀请带动更多人加入 Sign “橙色王朝”社区的成员。
如果你在社区中做出了相应贡献,我们会直接发放对应的 SBT,上面还会记录你的名字,象征你在社区中的“职业”身份。此外,对于那些想加入但暂时没有时间参与的成员,我们推出了 NFT 。这些 NFT 适合有经济能力但无法频繁互动的用户购买,未来可以在 Sign App 中转换为类似 SBT 的激励形式。
ChainCatcher:目前发放SBT的标准就是管理员来认定,还是有一套系统?
Xin Yan:实际上我们背后有一套量化的系统,毕竟目前社区已经很大了。但我们并不想把这个量化方案公开出来,因为只要方案一公开,就会有很多科学家按照这个规则和标准操作。如果前几万名地址全是女巫,这社区就完了。
ChainCatcher:你在其他的播客中有提到,Sign 很多用户是圈外人,因此够买了 BTC 资产作为这部分群体的激励,而SIGN代币分配给圈内的人。这部分的考虑具体是怎样的?
Xin Yan:是的,我们购买了 100 个比特币作为圈外人的激励。Sign 的很多用户是圈外人,他们可能对SIGN并不熟悉。但BTC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资产,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且噱头更大,而且比特币价格相对稳定。当然,无论是BTC还是 SIGN ,都是我们自己的钱。BTW,BTC也是橙色的。
ChainCatcher:Sign 如何建立一个长期主义的社区?TGE后有哪些计划?
Xin Yan:我觉得最关键在于经济模型的设计,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要持续让大家通过给这个网络做贡献来得到币。而不是发了一个币,不停地卖给散户。
我们的代币经济学其实很简单,40% 分配给 TGE前的贡献者,包括团队、社区和投资人,剩余 60% 中的一半(即总供应量的30%)用来做 Sign App 的Mining(挖矿)。我们会设计多种方式鼓励用户贡献,让他们持续拿到 SIGN代币奖励。
大多数项目的用户获得激励的方式可能在空投和TGE之前就结束了。我们会尽量做一个更连贯的体系,Sign 的NFT 和 SBT在 Sign App 中会持续存在,并与未来的挖矿收益挂钩。
ChainCatcher:你对当下的加密市场还有哪些预测,比较看好哪些赛道?
Xin Yan:预测赛道可能有点难,因为赛道热起有很大的随机性。比如 AI 赛道突然火起来,但之后又迅速冷却,这种现象在市场上并不少见。我可以分享一些对当前市场的理解和趋势判断。
目前加密市场是一个存量博弈的市场,参与者和资金都是存量的,没有太多增量资金进入。整个行业就像一个“鱿鱼游戏”。存量市场无法带来真正的牛市,牛市需要增量资金和用户作为基础。比如去年的牛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项目带来了新的用户流量和增量资金。
未来,VC 主导的大型项目可能会批量死亡,进而导致 VC 行业的批量洗牌,有个术语叫“技术蒸汽机”(Tech Vaporware),指的是那些生产“空气”的VC:它们讲了一堆让人听不懂的概念,估值极高,但最终没有实际价值,也没人真正从中获利。比如一些 Layer 1 项目,估值高达几十亿美元,但实际用途和盈利模式却不清晰。这种项目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我更看好的是“加密货币文艺复兴”的趋势。未来市场会更加多元化,社区驱动的项目会成为主流,而不是依赖少数“币圈大哥”的声音。过去,币圈的核心圈层似乎能决定一切,但现在不同社区有不同的核心。过去几年,许多公链项目如 Aptos、StarkNet、Movement 等,实际上是由同一群人推动的。他们的资金和智能合约开发者往往从一个链流动到另一个链,社区成员的重合度很高。但现在,以太坊有自己的核心圈,Solana 有 Solana 的核心圈。社区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松散独立,但每个社区内部会更加紧密,加密货币的故事会更多元化。
ChainCatcher:感觉Sign团队很会讲故事,这和团队工作氛围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
Xin Yan:我们的确非常注重团队的表达能力。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社区建设比单纯做产品更重要,而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你需要通过讲故事让用户了解你的愿景和精神。我会特别引导团队成员在推特上活跃发声,不只是我个人,整个团队都很活跃,频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鼓励每个人打造个人品牌,这对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至于工作氛围,可以总结为“高强度但充满激情”。我们团队非常“卷”,竞争氛围很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这种“卷”不是被动的,而是基于对公司愿景的高度认同。我们只欢迎那些对 Sign 充满热情的人。如果你认同我们的目标,即使工作强度高也不会觉得被逼迫。
我现在每周至少会参加一个播客,这算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梳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反复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ChainCatcher:你理想中的“新秩序”是什么样的?
Xin Yan:过去几年,世界的变化速度非常快,全球秩序正在加速重构。比如,乌克兰从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迅速陷入战乱,20 到 35 岁的年轻男性几乎死伤殆尽。战后,这个国家可能面临巨额债务,类似于过去的中国被列强侵略后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财富被掠夺。这种历史和现实让我深刻感受到,新秩序的建立速度很快。如果你不主动参与构建新秩序,就会被迫接受别人强加的秩序。
我理想中的“新秩序”是一个由国际组织提供稳定服务的世界:每个人都能通过 Sign 获得金融服务、身份验证服务,甚至签证服务。未来,我希望 SignPass 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身份和签证凭证,用户只需一个 SignPass 就能进入任何国家。
要实现这样的新秩序,最重要的是主动参与博弈。新秩序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如果你不参与,就会被动接受损失,成为被“割”的一方。因此,我一直在鼓励团队,也在推动自己,明确我们想要的未来是什么,然后投入更多资源去努力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新秩序的一部分,发挥重要作用。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Coinbase国际站将上线NIL、VINE、GUNZ与EDGE永续合约
PANews 4月4日消息,据Coinbase International Exchange公告,其将于2025年4月10日UTC时间9:30起,在国际站与Advanced平台上线NIL、VINE、G
-
0xbow以太坊隐私池上线三日达238笔入金,Buterin亲测支持
PANews 4月3日消息,据CoinDesk报道,0xbow推出的以太坊隐私池自4月1日上线以来,已处理238笔交易、总计67.49枚ETH。该协议通过零知识证明确保隐私,同时筛查非法资金以保障合规
-
Genius Group遭纽约法院禁令,暂停融资与购币并被迫出售BTC储备
PANews 4月3日消息,据官方公告,AI与比特币导向教育公司Genius Group被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裁定禁止融资、出售股份及使用投资者资金购买比特币。公司已被迫将其比特币储备从440枚减至4
-
Consciousness市值破亿,专注正念与Web3技术结合
$Conscious代币在全球加密市场动荡中表现突出,自3月13日上线以来市值达1亿美元,作为结合正念冥想与Web3技术的创新项目,由冥想专家与AI团队共同打造,致力于发展心理健康生态系统。2025年
-
Bitwise推出三只分别挂钩Strategy、Coinbase和MARA股票的期权收益策略ETF
PANews 4月3日消息,据Bitwise公告,今日正式推出三支主动管理型选项收益策略ETF:$IMST(挂钩MSTR)、$ICOI(挂钩COIN)与$IMRA(挂钩MARA)。三只产品采用“备兑开
-
标普500指数现跌4.1%,纳指跌幅一度扩大至5.8%
PANews 4月3日消息,纳指跌幅一度扩大至5.8%,有望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现跌4.1%,势将创下2022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
比特币ETF今日净流入1941枚BTC,以太坊ETF净流出11195枚ETH
PANews 4月3日消息,据Lookonchain数据,10只比特币ETF当日净流入1,941枚BTC(约1.6亿美元),其中ARK 21Shares吸入1,500枚BTC,持仓达47,974枚。相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