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Web3 从业者的「偷感」有点重?
撰文:刘红林
有些行业,家长一听就点头,比如公务员、医生、老师;有些行业,年轻人一说出来大家就羡慕,比如产品经理、投行分析师、互联网大厂程序员。但如果你在饭桌上说:「我在做 Web3 的」——大概率是三种反应:朋友笑你「炒币的」,同行盯着你问「你发币了吗」,长辈听不懂的直摇头。
于是你就不说了,或者说得含糊其辞:「最近在研究新技术」「搞点海外项目」「帮朋友搞点数据资产的事」。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行业定位羞耻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 Web3 从业者的「偷感」。
「说不出口」的职业标签:从业者的自我认同危机
在 Web3 行业里,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人的职业介绍都很拧巴。明明是某个交易所的法务总监,会说自己在做跨境合规研究;明明是 NFT 项目的核心创始人,会说自己在做文化数字化产品;甚至有的朋友明明靠 DeFi 套利赚了不少钱,却说自己「做点海外资产配置」。
不是他们不自信,而是整个行业的标签太容易被误解、被贬低、被污名化。从「炒币的」「传销的」「割韭菜的」,到「洗钱的」「搞诈骗的」,哪一个词都不太适合放进简历里。
你要说 Web3 是金融科技的前沿阵地,是去中心化未来互联网的雏形,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实验田,说得再激动,对方只会淡淡地问一句:「所以你到底在炒什么币?」
坦白讲,这种「偷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背后,是几个很现实的问题交织出来的。
首先是政策模糊。很多国家对虚拟资产的监管还处于试探阶段,尤其是中国大陆,不允许发币、不支持交易、不鼓励炒作。在这种背景下,从业者往往面临着灰色地带的心理负担。你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技术创新、合规探索,可你也明白,哪怕是帮海外项目写代码、做运营,别人听了都觉得你「在搞非法交易」。
其次是行业乱象太多。诈骗、庞氏、割韭菜、跑路……过去几年 Web3 行业出事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出圈的新闻往往不是技术突破,而是某个项目方卷款跑路、某个交易所暴雷爆仓。媒体口中的「币圈」,已经成了负面舆情的高发区。你作为行业里认真做事的一份子,也会被默认贴上这些标签。
再加上公众认知滞后。你跟同龄人说你在做区块链技术,大家还停留在比特币;说你在搞 DAO,人家以为你在「搞组织」;说你发 NFT,对方以为你在卖头像。你讲得越多,对方越迷茫。最后你只能选择沉默,或者用「做点互联网金融」来一笔带过。
「光明正大」似乎成为一种奢侈
在这种行业氛围下,很多 Web3 从业者其实是有心理压力的。他们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各种「风险控制」:不要在公开场合谈代币,不要留个人实名信息,不要用国内银行卡收款,不要告诉亲戚自己项目发了币。
这跟传统创业完全不一样。在 Web2 时代,你做个 APP、搞个新消费品牌、开个电商小店,哪怕赔钱了都敢发朋友圈。但在 Web3,哪怕你项目融资千万、用户破万,也不太愿意张扬,因为一方面你怕被盯上,另一方面你怕被误会。
说到底,这种「偷偷做事」的状态,其实是我们对这个行业仍然缺乏社会正当性的补偿行为。而且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行业现在确实还没好到能让你「挺起胸膛」的程度。你拿出 PPT 写了一堆「Token Economics」和「生态激励模型」,最终别人还是会问一句:「这玩意儿,是不是割韭菜?」
要不要勇敢一点?
坦白讲,Web3 从业者心里是拧巴的。一方面,你觉得你做的是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代表的是科技、创新、自由、全球化;另一方面,你却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性地回避这些词汇,生怕别人知道你在搞链、搞币、搞 Web3。
你不是不相信这条路,而是不太相信这个世界能听懂你说的话。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继续「偷偷摸摸地做事」。相反,现在越来越多的 Web3 从业者正在主动尝试建立新的对话方式——不是靠讲术语,而是靠讲故事;不是硬拗「技术先进性」,而是用落地场景说话;不是强调「去中心化的理想」,而是让身边人看到真实的使用价值。
比如,原本一说「我做钱包」,大家就问你「收黑钱的吗」;现在有人换了一种说法:「我们在做跨境汇款工具,专门服务海外务工人员」。听起来是不是舒服多了?再比如,一说「我们做 NFT」,别人说你「又在卖头像了」;你要是说:「我们给音乐人做数字版税分发,让他们可以绕开平台直接收钱」,一下子人设就立住了。
当然,不是说包装一下就能解决「偷感」,但至少这是一种转变——从回避到解释,从内耗到建设,从自我否定到渐渐拥有身份认同。
更重要的是,要承认我们行业的灰度存在,也要承认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但灰不是罪,偷才是。你可以做灰色地带的事情,但不应该永远用「偷偷搞」的姿态面对世界。
这个行业最终走向哪里,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明确:一个永远只能偷偷摸摸存在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加密项目为何扎堆发卡?一场 Web3 与现实世界的通行权之争
作者:Fairy,ChainCatcher 编辑:TB,ChainCatcher加密行业正上演一场奇特的"实体化"运动:发卡。 用 USDT 点外卖、京东购物,甚至在街头便利店刷卡买单,原本只存在于屏
-
今日加密货币市值前100代币涨跌: VIRTUAL涨 18.04%,DEEP 跌6.96%
深潮 TechFlow 消息,4 月 29 日,据 Coinmarketcap 数据,今日加密货币市值前 100 代币表现如下,涨幅前五:Virtuals Protocol(VIRTUAL)涨 18.
-
SUI 上涨趋势加速,一文看懂 SUI 生态
最近,SUI 网络的热度直线上升,引发了大量关注。据 DefiLlama 数据,SUI 网络的 TVL(锁仓量)已突破 16 亿美元,现报 16.32 亿美元,过去 24 小时内增长超过 9%。与此同
-
科学平权运动:DeSci 的万亿美元知识经济重构革命
1.行业背景与现状分析 1.1 DeSci 概述 从手工业时代依托人力协作的作坊式生产,到机械化时代蒸汽动力重构的工厂体系;从电气化时代流水线催生的标准化规模经济,到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引发的全球供应
-
加密投资:自由现金流评估法
在我分享了用未来自由现金流评估加密项目的尝试后,很多读者都留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用这个方法来评价加密生态的项目,几乎没几个项目有价值。 大体上,我也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但
-
双币投资全解析:币安AMA带你读懂原理、风险与实用技巧
对于很多加密行业投资者来说,可能第一次听说“双币投资”,亦或者对这个概念有些模糊。近期,币安广场举办了针对双币投资的 AMA,为大家详解其背后机制及一些新手建议。本次嘉宾分别是:数据派交易员、币安广场
-
撸毛党的春天,交易所开启空投新纪元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作者 | 叮当(@XiaMiPP)在 X 平台上,币安的 Alpha 积分活动最近成了加密社区的热议话题。有人晒出收益图,有人分享操作攻略,甚
-
专访AllianceDAO合伙人:Crypto创业者正逃向AI,90%的Crypto AI都是伪命题
原文采访:Jack,BlockBeats;原文编辑:Zhouzhou,BlockBeats这轮周期,加密领域「活得最好」的一级投资机构当属 AllianceDAO 了,至少在散户口中,它仍然是那个「孵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