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50 位顶级创作者面对面:我在 a16z 聚会上的 7 个收获
作者:Ish Verduzco
编译:深潮TechFlow
昨晚,我与 Tech Week 团队在 a16z 举办了一场聚会,邀请了约 50 位创作者参与其中。
参与者包括梗图大师(Memelords)、TikTok创作者、生活方式博主、电影感视频创作者、Substack作者、电子邮件通讯运营者、播客制作人、YouTube博主、社交媒体负责人等。
几乎涵盖了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全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从多场对话中总结出的 7 条关键洞察。
a16z 和 Tech Week 团队
1. 拥有你的受众
每个人都在建立电子邮件列表。
即便是那些专注于 TikTok 或 Instagram 短视频的创作者,也将电子邮件视为业务的核心基础。
有些人通过活动吸引新订阅者,有些则通过付费广告、创建引流工具(lead magnets),或者使用 ManyChat 将 Instagram 私信转化为增长引擎。
发布频率并不重要,有些每周发布一次,有些每月发布一次,有些每季度发布一次,甚至偶尔发布一次。
重要的是所有权。
每个创作者似乎都渴望一种直接、持久的方式,与自己的受众建立联系,而非依赖算法的变化。
2. 建立线下触点
线下互动变得更火热。
许多创作者已经花费数年时间在线上建立了自己的受众、社区和粉丝群。
如今,他们正在寻找将这些连接转化为线下互动的方式。
播客制作人开始举办现场录音活动;社交媒体创作者组织私人晚宴、本地聚会,甚至是度假活动。
这些不仅仅是“粉丝活动”,而是深化关系、建立信任以及探索更高价值合作的渠道。
线上转向线下的互动飞轮效应正在显现其强大力量。
3. 打包赞助方案
广告赞助模式正在打包化。
创作者们正在逐步远离单次广告交易模式。
他们选择将自己的新闻通讯、播客、社交媒体内容以及线下活动整合到一个打包的赞助方案中。
这种模式对创作者来说更有利:收入更可预测、减少谈判、建立长期关系,同时更好地与观众进行多平台整合。
对品牌而言也更优:一个合作关系即可覆盖多个渠道,产生大量可重复使用的内容,并提供比传统广告位更具创意的合作方式。
这一转变标志着行业的成熟,我对此非常欣赏。
4. 深耕细分市场
财富在于细分市场。
细分越精准,业务就越强大。
就像汽车经销商小伙子(Car Dealership Guy)一样,我最近在我的播客中邀请了他,昨天我们第一次见面。
他的目标受众总量有 15.5 万家汽车经销商及其员工,但他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业务,因为他的内容和产品完全聚焦于理想客户画像(ICP)。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细分市场太小,但实际上,只要定位精准,它的价值往往超乎想象。
Adam (Blueprint)、Yossi (汽车经销商)、Avi (Creator Logic)、Litquidity
5. 合作才能共赢
合作能加速增长。
1 1 = 3。
创作者们正在努力寻求合作。
新闻通讯互换、播客嘉宾交易、联合活动和交叉推广产品。
如果能找到目标受众相近的合作伙伴,增长速度会呈指数级提升。这不仅更快,也比单打独斗更有趣。
虽然这种策略并不新鲜,但看到它在现实中发生依然让人感到欣慰。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蛋糕变得更大”的思路。
6. 主导一个平台
平台主导地位仍然重要。
几乎每位创作者都有一个“主阵地”。
尽管他们可能已经跨平台发展,但最初带来流量的平台仍然是他们的核心——无论是YouTube、Substack、Instagram还是TikTok。
这是他们的社区与其建立最强连接的地方。
扩展固然重要,但主导地位才是关键。
有些创作者甚至雇佣团队来填补其他平台的空白,同时仍然牢牢掌控最初使他们成功的平台。
先在一个平台上建立你的帝国。
7. 分发是终极护城河
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在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推出产品、工具或服务的时代,区分创作者的关键并不是他们创造了什么,而是他们如何分发内容。
品牌 分发 = 护城河。
这是我一直在强调的观点,也会继续坚持,直到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老实说,看到大家的共识如此一致,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考虑到创作者经济之外的许多行业仍然落后于这一想法。
总结
创作者经济正在走向成熟。
策略愈发精细,商业模式更加复杂,机遇也比以往更大。
如果你正在在线上构建内容,请注意以下几点:
-
拥有你的受众(电子邮件)
-
建立线下触点
-
打包赞助方案
-
深耕细分市场
-
合作实现共赢
-
主导一个平台
-
将分发视为护城河
这是我在实践中看到的成功玩法。
期待下一波创作者们的创新与突破!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日本 AI 揭秘:RWA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
作者:链感 AI日本经济连续爆发,日经指数连破历史新高!当全球资本云集日本、中国创业者跃跃欲试踊跃出海日本时,在这个看似繁荣的市场却遭遇困境。如何打破僵局? 昨天,一场关于"日本AI与机器人现状×RW
-
深入聊聊 Hyperliquid 的成功之道与隐忧
作者:十四君1. 研究背景 笔者最近基本上把市面上的Perps类(永续交易平台)的都研究了一遍,hype市场的5倍增长,再次证明去年首次研究的时候,我的判断还是忽略了他的核心价值。 并且,最近aste
-
Pendle 新产品 Boros 套利指南
在目前的市场阶段,在Boros做空资金费率是一件收益大于风险的选择。作者:@Web3Mario摘要:本篇文章,我们来分析一个最近很有热度的协议中的机会,那就是Pendle推出的针对CEX永续合约费率衍
-
60岁父母「炒币」,掏空多少中产家庭?
为人子女,能从家里长辈嘴里听到的最恐怖消息莫过于:“我有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为人子女,能从家里长辈嘴里听到的最恐怖消息莫过于:“我有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尤其当长辈问你“听没听过Pi币”的时候,
-
DeFi 热潮下的机会与策略:挖掘新潜力
最近,DeFi 赛道再次热闹非凡。从 MYX 的短期暴涨,到 AVNT 拉升十倍,再到 Aster 空投早期收益超过十倍,这一波行情几乎让整个市场陷入 FOMO 状态。作为观察者,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市
-
GAS币是哪个国家的?中国是否归属及投资避坑指南
文章解析GAS币的国家归属问题,指出其作为NEO区块链原生代币,技术起源于中国团队但属去中心化无国籍资产,介绍中国对其的监管政策及与数字人民币的区别,提醒投资者警惕相关风险。
-
LBank是韩国交易所吗?解析其背景及实用业务特点
本文介绍LBank是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业务涵盖现货、期货、质押等,分析其被误认为韩国交易所的原因及老韭菜视角下的优缺点,强调稳定性与业务全面性。
-
以太坊路线图深度解读:一份通俗易懂的未来指南
摘要 本报告旨在用最通俗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比喻,为你全面解读以太坊宏大的技术升级路线图。这份路线图不仅是一系列技术更新,更是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的最初构想,演变为一个安全、可扩展、去中心化的“全球数字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