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 all in 了 NFT 项目 mfers
原文标题:《我为什么all in了mfers》
作者:Azuma
如你所见,mfers 火了。
我第一次买入 mfers 是在今年 2 月 1 日,价格为 0.77 ETH,接下来的几天里又花了 0.55 ETH、1.03 ETH 买了两只,最后一次加仓是在 2 月 17 日,价格为 4.15 ETH。
我现在持仓的 mfers #5307、#7467、#8498、#9174。
显然,我不是什么 OG,更不是什么大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mfer”(注:mfers 持仓者自称),论起对项目的理解也排不上什么号,但作为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一个在 mfers 上几乎打空了 NFT 钱包内所有剩余子弹的小散,还是觉得应该来聊一聊自己对于 mfers 的看法。
关于这些顶着大脑袋的火柴人究竟是什么玩意儿,mfers 创始人 Sartoshi 在他的自述《what are mfers》(https://www.odaily.news/post/5176348)里已给出了最贴切的解释,所以一些基础性的概念这里就直接 pass 了。
至于市场面的解析,我也不敢妄言,所以这篇文章不会去聊 mfers 的增长形态是否健康,巨鲸持仓变化如何,有没有明星大咖冲进来了……本文并非投资建议,只是想从一名普通 mfer 的角度出发,来聊一聊在接触到 mfers 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我都看到了些什么。
2 月 1 日,也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的时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我却在电脑前苦逼地值了一天班,恰好那天 mfers 的成交量刷新了过往两个月的历史峰值,所以在社群内能够看到一些相关讨论。
那个时间点,NFT 市场的投资情绪正值最狂热的阶段,在稍微“研究”了下这个以西方国骂缩写为名称的项目后,看到了创作者 Sartoshi 有着较为不错的粉丝基础,David Hoffman(Bankless 联合创始人)等一些知名大 V 也都头顶着 mfers 的头像,为了防止踏空,我就直接在地板附近吃了一只。
Bankless 联合创始人 David Hoffman,现在连名字都带上 mfer 了。
对于我这种小散来说,0.77 ETH 的价格还是有些肉疼的,为了充分利用这张小图片的价值,我直接把所有能想到的社交平台头像换了个遍(B 站、网易云都给换上了),顺手还发了条带 #mfer 标签的推特。
我最早入手的mfers #8362,不过后来以地板价换手的方式平换了其他 mfers。
第二天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查看自个的 portfolio,好家伙,市场表现倒没啥,推特通知提醒吓了我一跳。一夜之间,我万年没啥人搭理的推特(仅有的粉丝还是哥们儿买粉刷空投时顺带送的点儿==。)涨了几十个粉,个个都是顶着大脑袋的火柴人,其中甚至还有 Sartoshi 本人。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 mfers 社区“有点儿东西”,因为在此之前,我也冲过其他的一些小图片,部分图片的价格还要高于那时的 mfers,但在社交媒体上从来没有得到这种“量级”的反馈,也没有被哪家头部 pfp 项目的创始人直接关注过。
顺着这股“受宠若惊”的情绪,我第一次开始认真地去了解 mfers 的一些内核,比如 CC0、无路线图、《Are You Winning Son?》、#mfersfollowmfers(推特互粉活动,这也是前边涨粉的关键原因)等等。
Youtube 播放量超 600 万的《Are You Winning Son?》,该视频及衍生而出的表情包是 Sartoshi 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
在这个阶段内,mfers 的地板价逐步回调到了 0.5 ETH 左右,但那时的我已经开始迷上了这个系列,价格的下跌没有带来哪怕一丝恐慌,反而是给了我一种捡漏的兴奋感,于是我又用 0.55 ETH 买了一只长发 mfers,拿去给女朋友做了情侣头像。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清仓手中的其它 NFT,凑些子弹继续加仓,可惜的是,当我凑够足够的 ETH 时,mfers 的地板价已经攀升到了 1 ETH 以上,所以买入成本也变成了 1.03 ETH。
在加仓的过程中,我也在不停地以 mfers 为主题更推,随之而来的粉丝也快速增长到了数百人,mfers follow mfers,看得出来大家玩儿得都很嗨。
也就是在这时,我开始加入各种社交媒体上的 mfers 社群,比如微信、Discord 等等。不得不说,在我曾见过的为数不多的 NFT 主题社群内,mfers 社群的氛围绝对是最棒的。
Party Time!
以国内微信社群为例,这里的朋友似乎总是活力满满,有人能够深扒市场数据,有人能够持续输出 meme,有人能够码字普及观念,还有大户能一己之力推高地板,大家闲时一起 party time,来了新人就一起“footdao”伺候,上涨时一起盯着地板到了多少,下跌时就一起数 Pranksy 还剩多少只能砸盘,要挂单也一起去挂 420.69……
我印象较深的一件事儿是,某天晚上一个群友的钱包被盗,黑客卷走了钱包里所有的 ETH,但还没有对包括 mfers 在内的 NFT 下手,为了防止损失扩大,大家集体出谋划策,甚至主动提供 gas 帮助那个朋友转移 NFT,mfers help mfers,这也是推特上很常见的一个 mfers 相关标签。
海外社群同样热闹,有人给 mfers 写歌,有人去时代广场拉广告,有人租下无人机把 mfers 带上了天,还有猛男把他的 mfers 纹到了大腿根,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满天飞的各种 web2 me vs web3 me 对比图。
林林总总,各式各样,虽然表达方式存在差异,但海内外的 mfer 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达着自己在 mfers 上感受到的快乐。就像 Sartoshi 说的 mfers do what we want,mfers 正在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对了,不得不提的还有各种 mfers 衍生 NFT,我自己也 mint 过一些。在 NFT 领域,衍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原生项目护城河的作用,所以我并不会有什么排斥情绪,但个人建议大家是尽量保持谨慎,遇到喜欢的当然可以入一点儿,但千万不要被 fomo 情绪冲昏了头。
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Sartoshi 发了他的那篇《what are mfers》,文中的很多内容都唤起了我作为一个 mfer 的共鸣,比如「mfers do what we want」——换不换头像、买还是卖都是大家的自由,谁都不应该拿自己的尺子去苛责他人;再比如「我知道 Mfers 有些非官方社群,但我就是不去」——mfers 并不受 Sartoshi 的领导,每个 mfer 都是自己的主宰;再比如「这玩意儿三岁小孩儿都能画?哈哈,干杯 mfer~」——谁不知道呢?但谁又在乎呢?
我 tm 太感动了,于是就用钱包里剩下的几乎所有 ETH 买了个心仪许久的 3D 眼镜 mfers,价格记得是 4.15 ETH。
至此,我买入 Mfers 的故事暂时也就讲完了,虽然不排除未来继续加仓(当然也可能是减仓或换仓),但短时间来说可能性应该不大,没办法,还是要养家糊口的唉。
说实话,虽然我很早就想过写些关于 mfers 的东西,但这一念头在 Sartoshi 的文章发出之后就慢慢打消了,珠玉已现,还班门弄个啥斧呢。之所有现在又想着写些什么,是因为有太多朋友来问为什么这么看好 mfers。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但一直没办法给出满意的回答,到最后想啊想,终于 tm 给我绕明白了,我并不是出于理性的逻辑而看好 mfers,而是出于感性的喜欢才选择了 mfers!
如果站在当下去回顾 mfers 的成功,倒是可以找到一些逻辑向的解释,比如 CC0 的想象力空间,无路线图与 Web3.0精神的契合,创始人身上的 meme 魅力等等,但我个人心中最梦幻的解释还是 Sartoshi 的那句“播下种子,让它野蛮生长”。
事实上,当前在 mfers 上已经能看到许多后天生长的内容了,比如前文提到的 mfers follow mfers、mfers help mfers,再比如社区内最近逐渐响起的 make memes not war。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下,mfers 社区总是能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make memes not war
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是因为每个 mfer 都是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主体,他们可以不断地向外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当这些想法被其他的 mfer 接收、认可,就会逐渐拧成一股共识,最终变成属于 mfers 社区的声音。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mfers 才成为了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项目。每一个新 mfer 的加入,每一个新 meme 的诞生,甚至是每一句早上的 gmfer,都会变成培育这颗种子的营养,让 mfers 继续生长。
当然了,没有人知道 mfers 最终会生长成什么样子,我既不敢断定,也没有资格去保证 mfers 未来一定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未知,我理解一些朋友担心 mfers 的野蛮生长会像 Pepe(逐渐沾染了另类右翼色彩)那样逐渐失控,但就我个人的观感来说,现阶段我在 mfers 上所看到的更多是团结、关怀、和平等积极且正向的意识,所以我才愿意和更多 mfer 们一起去见证这段自由生长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个人与 mfers 的故事了。
可能会有朋友质疑,说这只不过是单边上扬行情下的“虚假繁荣”罢了。我没办法反驳,因为我确实没有经历过 mfers 之前暴跌至 0.1 ETH 以下的那段日子,对此我不知道究竟是该感到幸运还是遗憾,幸运的是我在社区氛围最欢快的阶段入了场,遗憾的是没办法直接观察在不同行情态势下的社区情绪,也没能见证 mfers 是如何走出谷底的。
最后还想再多说一点,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虽然并不是想给 mfers 喊单,但作为一名 mfer,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参与到 mfers 中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NFT 是个很稚嫩的行业,价值体系仍不完善,浪漫的故事往往也存在着瞬间幻灭的可能,大家在投资决策之前请务必三思,量力而行。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英伟达核心员工被曝诈骗800万美元:AI光环下的信任崩塌与加密行业救赎之路
作者:Dorian“这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 6 天。”单亲母亲 Violet 的声音仍在颤抖。为女儿准备的 40 万教育基金,在信任坍塌后仅剩不足 3 万——这场以英伟达技术光环为诱饵的 AI 骗局,正
-
看似无关实则相连?浅析DeepSeek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
原文来自 CoinTelegraph,由Odaily星球日报 Moni 编译农历春节前夕,人工智能模型 DeepSeek 给全球市场带来了极大震撼,该模型成本极低,但效果却能与 OpenAI 等美国公
-
山寨币投资指南:从“矿难废墟”到“黄金矿脉”
2018 年深冬,我在青海戈壁滩考察某光伏电站。零下 20 度的寒风里,总工程师指着成片停摆的光伏板说:"这些是上一轮扩张的遗产,等市场出清完毕,新技术才会破土。"此刻凝视着 Binance 山寨币榜
-
马斯克效应:Musk It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的 MEME 币?
根据《财富》杂志近期的一篇文章,Musk It 已经引发市场猜测,被认为可能成为下一款爆火的模因币,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其与马斯克家族的紧密联系。尽管埃隆·马斯克尚未正式支持任何代币,但历史表明,一旦他介
-
漫长的季节,BNB 穿越过周期
1606 年,荷兰签发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股票,从此以后,崭新的公开募资形式造就了大众可分享的公众价值,现如今 3 万亿美元的英伟达是其在 400 年后的深厚回响。时移势殊,当今的主流选择虽然依然是股市
-
现实世界资产 (RWA) 代币化机制的技术解析
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RWAs)是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代表对实体或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法律权利。代币化的范围涵盖了广泛的资产类别,包括房地产(住宅、商业物业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商品
-
CEX 代币的全方位解读:功能、用途及未来潜力
什么是 CEX 代币? 它们是由交易所(如 Binance 或 XT.COM)发行的代币,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少福利,比如交易手续费打折、质押奖励、以及参与独家代币销售的机会。谁适合持有? 不管您是频繁交
-
从“理论宅男”到“计算明星”:全同态加密的崛起与未来畅想
今天,$Swarms 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 AI Agent 资金回流,Swarms 正成为 2025 年 AI 叙事中的头部应用之一。市场观察者普遍认为,Swarms 的代币经济系统尚未完全落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